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题答问篇(2)

    意思是说,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,虽然充满了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众苦逼迫,但是人生活在其中,还有能力忍受,因此称为"堪忍"。   "非人"的意义为何?佛教称六道中非人类的...找到地方;地理上没有指标,这个地方就没有什么了不起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心理上的方位,实际上没有东方、西方之,因为佛佛道同,光光无碍,是没有你我之分的。   在家、出家修行的不同点在那里?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044977.html
  • 涤华禅师行略(2)

    解脱者,甚难也。八苦者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、五阴炽盛时。亦名八苦交煎,彼伏此起,与多种苦交叉,不可能免。欲免者,必须学佛最上乘之道义者,否则,焉能出世间而至无生之觉地耶!无生者,无...是证,云何意? 答:眼之所见耳之所闻,无动其心,无生其意,即名见如未见,闻如未闻之义。倘能不动其心,无生其义,即无憎。无之时,其真心本性即放无相之光明。亦名为明心见性之人也。倘能如是者,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1146320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(1)

    无量无边,总而言之,不出八苦。所谓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。此八种苦,贵极一时,贱至乞丐,各皆有之。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,谛思自知,不须详说,说则太费笔墨。第八五阴炽盛苦,乃...心净,则佛土净。果能谛信、切愿、力行,则感应道交,已握往生之券。顾世之狂慧者,动辄以浅易而轻之,欲求其所谓玄妙者,而期有所悟证;讵知净土一门,实为默契佛心,至顿至圆之教乎。夫佛心无为,不堕诸数。念佛,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446379.html
  • 略述印度佛教史

    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、怨憎会及五蕴炽盛苦。由于对自我的执著,总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保有而坏的事物远离,但人生变化无常,快乐的时刻终究不能永远存在,即一切事物迁流不得安定,人生的种种痛苦使...坐,有以光蹲著,有以卧刺床等等形式,也有在深山野林静坐修禅观。  九 悉达多创佛教  悉达多原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太子。从小沉思,常思考人生问题。父净饭王担心他受当时修行者影响出家,便提供给丰厚...

    许楚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546567.html
  •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

    的金刚六如偈,形象地表达了佛教的无常体验。诸法无常,人生为无常患累所逼,不能自主,便产生了种种痛苦,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、五取蕴这八苦。 与佛教对人生痛苦的...袅,临之已非。深谙无常之理的诗人清楚地知道,锦瑟华年的美满,终将自己而去,替代这美满幸福的,将是凄迷欲断的蝶梦,椎心泣血的鹃啼,寂寥映月的珠泪,随风而逝的玉烟……果然,人生无常,疾于川驶。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446911.html
  • 四谛现观之略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清净道论》为主

    是谓名为苦谛。14  圣者观察三界一切的现象都是苦的,这样如实的观察是真实不虚的,所以名之苦谛。如生、老、病、死之四苦,加上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盛阴苦(五取蕴苦)之四苦,总共有八苦。前七苦是在...对于见灭得道者则说:“见灭谛,不是上面(次第见四谛得道)所说的价值确信,而是体见那超越相对性的寂灭性自身。这是平等不二的,没有次第可说。学者在正观缘起的集灭中,达到无欲而体见寂灭性,就是得道;四谛也...

    释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5.html
  • 闻思可以见法

    都是来自阿含经讲的。第一种魔我们就用龙树菩萨的术语:烦恼魔就是我们一般人都知道的生老病死、、怨憎恚、求不得。第二种魔叫五众魔:就是五蕴炽盛苦,就是我们对色身的抓取、对我们感受的抓取,我现在真的是...是最早最有名的寺,当然也是非常美丽,很符合这位王妃的心意。佛陀在那边说法,国王就故意安排,在庭园之中办一个很精彩的诗歌朗颂会,吸引这一位文艺、美丽、自然的王妃前往聆赏。就在那个时候她碰巧听到了、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347746.html
  • 界蕴处的作意——苦能软坚

    计较,无可度量,进而心量广大无际﹚,才能见到苦才是乐,才能见到只要内心不寂静,就不可能靠「爱欲的追求与得到」来满足自我的实在感,来消除对轮回﹙生老病死、、厌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取执﹚的恐惧感。 ...。  我们之所以提倡原始佛法,是希望佛法的原汁可以在世间重现。我们可以根据阿含经,透过自己的修行来重新认识。原始佛法到底是什么?什么是「世间」?什么是苦海无边、回头是岸?什么是「出世间」?什么是「苦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5.html
  • 坛经定慧品精彩讲解问答

    。  ◆从凡夫「苦恼」的世界到圣贤「安乐」的世界。凡夫世间,充满生老病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各种忧悲苦恼,如果我们能证悟真如佛性,就能与圣贤同登「禅悦法喜」的「安乐」世界。  《华严经...为体』、『无住为本』。所谓无相,就是处一切相而一切相;所谓无念,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;所谓无住,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。对于世间的善、恶、好、丑,乃至冤家至亲,有言语的冒犯、讽刺,或欺凌纷争的时候,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548178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

    ,暂得止息,以是因缘故。”  具体讲,佛教的苦主要包括现在之苦和轮回之苦。现在之苦主要包括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取蕴等八苦,前四苦主要是从人的生理现象来认识,后四苦则主要是从人的...五蕴,人则灭。“法无我”则主要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“四大”等种种因缘和合而生,并不断变迁,直至毁灭,即初生次住终异后灭,最后成空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:“人无我者,谓离一切缘生行外有实我...

    李华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948234.html